近日,通过站区组织观看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影片,从观看案例中查处的案件来看,权力配置不科学、行使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仍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土壤,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和政治生态;踏上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强高压、强震慑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运用创新思路与务实举措,深化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笼子,从根本上压缩腐败生存空间。
实践证明,仅靠惩治难以彻底铲除腐败毒瘤。一些领域制度机制存在空白、模糊或滞后现象,权力运行缺乏严密规范和有效制约,使得个别心怀不轨者有机可乘,寻租设租、利益输送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群众利益,更污染了社会风气。因此,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在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基础上,在“不能腐”和“不想腐”上投入更多精力,做实制度建构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建章立制、补齐短板。一是科学配置权力,优化决策机制。 围绕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规范行使过程,明晰权力边界。 全面厘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各项权力的行使主体、程序、时限及责任,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无处藏身;三是强化全程监督,织密监督网络。 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加强党内监督主导作用,贯通协调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精准度和效能,实现对权力运行全过程、无死角的监控。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旨在逐步构建起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将有效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精准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随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不仅能够有效遏制腐败增量,清除腐败存量,更能持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征程上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唯有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建设,方能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构建清风气正,干事创业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