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嘉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项目概况 | 职能机构 | 投资情况 | 组织架构 | | 新闻图片 | 新闻资讯 | 高投简讯 | 大事记 | 联系我们
安全生产多元协同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
日期:2025/9/22    来源:蠡县收费站    发表人:杨晴    点击数:27

通过学习《安全生产法》现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该法条规定了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监督管理职责并行的“统分结合”模式,明确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监管部门的法定责任;针对新兴行业、领域带来的挑战,依据“业务相近”原则确定职责机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这一法定概念所蕴含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协同治理原则。

一、 “统分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框架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采用“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统分结合”模式。

1. 综合监督管理的层级化实施:

法条规定,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这确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在整个体系中的“总管”地位。其职责侧重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和事故调查,确保安全生产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并对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和督促,防止出现监管真空或职责交叉。

2. 专项监督管理的行业化分工

同时,法条授权国务院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民航等有关部门,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应的部门,依照本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这体现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须”原则。行业主管部门因其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制定更贴合行业特点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日常监管。

三、 监管职责的明确与动态调整机制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催生的新兴行业和领域,其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可能出现“不明确”的情况。《安全生产法》前瞻性地设立了动态调整机制,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这一原则赋予了地方政府必要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使其能够及时回应新业态带来的安全挑战,避免因法律规定的滞后性而导致监管缺位。它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新行业的业务性质、技术特点和风险类型,将其划归至职能最相近的现有部门进行监管,确保了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法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体现。

四、 迈向协同共治:“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法定协作义务.

该法条一个重要的整合性概念是将应急管理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这不仅是名称上的统一,更是立法理念的升华,强调了这些部门在安全生产目标上的共同责任。法律进一步为这些部门设定了明确的协作义务:“应当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这种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共治”的转变,是现代治理理念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深刻应用,旨在构建一个无缝衔接、高效运作的监管共同体;《安全生产法》所构建的多元协同监管体系,是我国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制度设计。它既明确了应急管理部门“抓总”的综合协调地位,又充分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抓细”的专业优势,并通过法定机制解决了新兴领域的监管归属问题,最终通过强制性的协作义务将各方力量凝聚成监管合力。

这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于全面提升国家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修订,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必将更加成熟、定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学深悟透安全规划职责,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
下一篇:坚持人民至上,压实领导责任 —学习《安全生产法》中的政府职责分层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翟营南大街52号(槐安路与翟营大街交口南行50米路西)   电话:0311-89161685
领导信箱    举报信箱    纪检举报   线索征集   网上信访  
工信部备案号:冀ICP备2023032038号-1    公安备案号: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2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