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站区组织观看了《反腐为了人民》警示教育案例,案例中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对其在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强大震慑之余,更加注重协同推进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建设的战略部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调整,更是战略思维的升华,彰显了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治理智慧,为新征程上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明了清晰路径。
一、 惩腐肃贪不止于“破”,更重于“立”,彰显标本兼治的系统思维。
纪检监察机关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其雷霆之势固然大快人心,足以让意欲腐败者望而止步。然而,实践的深刻启示在于,严厉的“惩”能够解决“不敢”的问题,但要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还必须从源头上拧紧制度阀门,解决好“不能”和“不想”的问题。将工作重心同步转向“积极的协同专项治理”与相关领域的“机制建设”,正是着眼于“立”的长远之策。这意味着反腐败斗争从侧重遏制和震慑的“破”,向更深层次的“立”转变,即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压缩腐败生存空间,体现了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深邃思考。
二、聚焦“三公”领域精准发力,旨在堵塞漏洞、规范用权,筑牢“不能腐”的堤坝。
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历来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灾区,也是治理的关键所在。协同有关部门在这些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并着力进行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其核心意图在于直击要害,一是通过建章立制,“堵塞制度的漏洞”,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规范运行,消除模糊地带和监管盲区;二是通过细化规则和程序,“把自由裁量权来进行相应的规范”,最大限度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这套组合拳精准针对腐败发生的机理,致力于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可控、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
三、最终落脚于执政根基与人民福祉,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与政治担当。
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反腐败斗争亦然。“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其深厚基础在于人民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把反腐败的工作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是这项工作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通过严厉惩治,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回应了群众对清风正气的期盼;通过机制建设,优化了发展环境,保障了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真正用于增进民生福祉。当群众感受到办事更公平、市场更有序、社会更清朗,其切身利益得到更好维护时,反腐败的成果便真正转化为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执政的根基也便在人民心中愈发牢固。
通过本次组织的集体观影活动,深感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而深刻的革命,既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猛药去疴”的决心,亦需要“绣花功夫”的精细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与参与者,我们当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治理哲学与实践要求,自觉支持并参与到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中来,共同守护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